.:.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火箭坠落背后的民营航天企业
本頁主題: 火箭坠落背后的民营航天企业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丁胖子金讲师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601
威望:552 點
金錢:88 USD
貢獻:24872 點
註冊:2024-04-27

火箭坠落背后的民营航天企业

火箭坠落背后的民营航天企业

作为中国商业航天企业中的龙头,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兵科技”)天龙三号火箭,在6月30日的试车过程中突发事故。

南都记者注意到,稍早前,多名巩义网友反映,看到有物体升空后坠落,落地后爆炸起火。

成立于2019年天兵科技,其创始人康永来此前已从事运载火箭技术研发与项目管理近20年,是中国运载火箭的重要人物。

成立至今,天兵科技已完成15轮融资,融资总额超40亿元,估值已超120亿元。

然而,此次坠落事件,是否会给天兵科技的规划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一子级火箭落地后爆炸起火

6月30日晚, 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天龙三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的情况说明》,称:2024年6月30日下午3点43分,天兵科技自主研制的天龙三号液体运载火箭在河南巩义市综合试验中心开展了一子级九机并联动力系统热试车

试车过程中,一子级火箭正常点火,发动机推力达到820吨,因箭体与试验台连接处结构失效,一子级火箭脱离发射台,在升空后,箭上计算机主动关机,火箭跌落在距离试车台西南1.5公里的深山中,箭体跌落山中后解体。本次试验地点远离巩义市区,试验前与当地政府联合完善安全保障措施并提前组织周边人员撤离,经排查,无人员伤亡。

该公司表示,“感谢社会各界朋友和上级机关对天兵科技的关注,我们将尽快完成故障归零,组织新产品的生产和试验。”

天兵科技已完成15轮融资,融资总额超40亿元

成立于2019年天兵科技,其创始人康永来此前已从事运载火箭技术研发与项目管理近20年,是中国运载火箭的重要人物。成立至今,天兵科技已完成15轮融资,融资总额超40亿元,估值已超120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天兵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康永来科班出身,本科、硕士、博士都是飞行器设计专业。

毕业以后,康永来正式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主持过长征十一号和捷龙一号运载火箭的总体设计工作。在体制内干了20年以后,康永来离开国家队加入商业航天公司,后又在2019年成立了天兵科技。刚成立公司不久,业内普遍在研制和发射固体火箭,但康永来认为“液体火箭才是终局”。关于未来发展,康永来曾在多个场合表示,他的终极目标是让普通人也能坐上火箭,进行太空和洲际航行。在他的规划中,2028年,“天龙三号”载人火箭将会实现这个梦想,能够承载50人在1小时内前往全球任意地点。

“天龙三号”是天兵科技为我国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量身定制的大型液体运载火箭,产品性能对标SpaceX的猎鹰9号,其直径3.8米,起飞质量590吨,近地轨道(LEO)运力17吨,太阳同步轨道(SSO)运力14吨。

天龙三号运载火箭动力系统试车为一子级九台TH-12(天火十二)发动机同时点火,是我国现阶段运载火箭在研制过程中推力最大的一次动力系统试车,较之前中国航天最大推力试验增长了2倍。天兵科技方面表示:“我们将尽快完成故障归零,组织新产品的生产和试验。”

据悉,作为火箭首飞前最重要的前置试验之一,火箭试车也被称为“不起飞的点火”。其意义在于验证发动机工作方案的正确性,火箭一子级各系统的匹配性,以及动力系统试车的关键数据。

就在今年6月初,天兵科技宣布完成超15亿元C+轮新增融资,本轮融资由梁溪科创产业母基金、无锡产发、央视基金、国裕高华、德岳投资、乾瞻投资、中信建投投资、君度投资、鸿富资产、合肥瑞城、苏州资管、首发展创投、国投泰康、秉鸿资本、中财腾华等多家知名机构共同完成。

今年4月9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24全球独角兽榜》,其中天兵科技首次上榜,排名全球第495位,并荣登中国商业航天榜首。


在天兵科技的大本营张家港,其投资40亿元建成百吨级液体火箭发动机和大运力液体箭体等总装制造基地。全部投用后,每年将有30发大型液体火箭和500台火箭发动机生产下线。2023中国独角兽暨潜在独角兽企业报告发布会上,天兵科技获评“中国独角兽企业”,也在彼时一举成为张家港市首家“中国独角兽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出现事故的天龙三号液体运载火箭,原定于今年7月完成首飞。液体、可回收,作为已经被验证并可有效降低火箭发射成本的技术路径,也是许多国内商业火箭公司竞逐的重要目标。

然而,此次坠落事件的发生,是否会给天兵科技的规划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商业航天产业链,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并存

此次意外坠落起火事故,令人惋惜之余,也将天兵科技乃至整个民营商业航天领域推向舆论风口浪尖。

7月1日,天兵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新黄河记者,“(天龙三号)发射计划应该是有所调整,现在一切要等具体的原因排查,(看)面临的研发任务节点有多大。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要有大量数据的积累、试错,才能往前更进一步。”

在商业航天产业,商业运载火箭是卫星进入空间的入口,是商业航天的重要板块之一。全球商业航天已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据《创业邦》梳理,从2017年开始,近5年来发射的卫星总量,是过去人类60年发射量的总和。

除了技术能力,商业火箭的一大竞争重点,就是成本控制。SpaceX 公司制胜的关键就是低成本。

政策利好,市场空间广阔,加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中国已经进入了大航天时代。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10年间,从国家部委到地方政府,相继出台支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政策,航天领域的民企也是其中的受益者。

据《新黄河》,2023年,我国共进行了67次入轨发射,其中民营商业航天公司发射13次,占比为19.40%,这一数字相较于2022年的5次发射有了显著增长。

泰伯智库预测,到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达到2.8万亿元。中国已规划12992颗国网低轨卫星和超过1.2万颗的G60低轨卫星。仅仅这两项,国内的火箭发射就有5000亿级别的市场空间。

面对航天行业的蓬勃发展态势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这些民营商业航天公司的未来发展之路备受关注。

中国商业航天起步于2014年前后,近年来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商业航天领域共发生融资约170起,合计披露金额超185亿元。

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自2015年以来保持高速增长,2017年—2024年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预计2024年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约达2.34万亿元。仅今年以来,天兵科技、珏芯微电子、航天驭星、深蓝航天等10余家航天企业单轮融资金额超过1亿元。

不过,虽然政策环境对商业航天持开放态度,但目前相关政策文件对商业航天的地位仍旧缺乏明确表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高国柱认为,在我国,对商业航天存在着不同理解。既有基于国家航天基础设施向商业市场开放、体制内企业寻求商业订单、政府采购市场化的航天商业化之说,也有主张完全按照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航天之说。

高国柱还表示,现有商业航天政策提及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和商业生态集群,但一个不可否认的问题是,一些民营企业在零部件、分系统等方面因缺乏足够的技术能力而只能依赖国企。在不存在竞争或竞争不明显的情况下,考虑到技术团队的历史渊源等因素,供应链还可维持完整性,但仍无法保证及时性。一旦出现直接竞争关系,这种供应链可能出现问题。因此,两者之间如何进行合理分工协作、如何开展错位竞争既是民企面临的挑战,也对政策制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在商业航天这个产业链上,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并存。有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民营航天公司弥补了国企在开拓市场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足,促进国企的改革,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共存合作的局面,调动了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航天研发和运行环节众多,资金重周期长,需要依赖外部投资,建议民营商业航天公司要做好较长远的统筹规划,避免项目的低水平重复,重视原始的技术创新,特别是颠覆式创新技术。

此外,还要关注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融资成本、经营能力以及一些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以保险为例,保险公司由于缺乏专业评估人员,难以深入了解航天项目细节,对于商业航天机构来说,众多商业卫星保险采购困难,这些都是民营商业航天公司需要考虑的问题。*
部分内容综合自:《新黄河》《创业邦》《金融界》

|南都周刊|报道

赞(67)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7-02 12:25 發表評論
丁胖子金讲师 [樓主]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601
威望:552 點
金錢:88 USD
貢獻:24872 點
註冊:2024-04-27

不能修改帖子。
TOP Posted: 07-03 12:13 #1樓 引用 | 點評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01-11 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