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西安事变,兵谏还是兵变?
本頁主題: 西安事变,兵谏还是兵变?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我本英雄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592
威望:769 點
金錢:15497 USD
貢獻:17651 點
註冊:2014-07-04

西安事变,兵谏还是兵变?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正史通常只提到了活捉蒋介石这一情节。其实,这次事件的伤亡非常惨重,据统计,在这次事件中伤亡的人员包括中央委员邵元冲、中将宪兵二团团长杨国珍、中将宪兵三团团长杨震亚等数十位高级官员和数百名军警人员。

死亡人员:

中央委员邵元冲

宪兵二团团长杨国珍中将

宪兵三团团长杨震亚中将

侍从室第三组组长蒋孝先少将

边业银行西安分行经理王景樾

边业银行军代表张乃强上校

侍从秘书肖乃华中校

侍卫官蒋瑞昌少校

宪兵团附蒋垫少校

警卫队长毛裕礼中尉等卫兵17人

西安城宪兵、军警等一百余人。


受伤人员:

侍从室主任钱大钧中将

原39军军长胡若愚中将


西安宪兵、军警数百人。感觉这场事变不像是兵谏,而更像是兵变。

          张、杨的目的究竟为何?真的是要逼蒋抗日吗?可以肯定的说,不用“兵谏”逼蒋,蒋介石也会抗日,国共也一样会形成抗日统一战线。

          1933年5月,国民政府提出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寻求苏联的支持,援华抗日。因为日本吞并中国东北,与苏联利益发生了直接冲突,所以蒋介石一方面在寻求西方列强干预日本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苏联的援华抗日。


          1933年10月,苏联也提出了苏方草案,当时双方的主要分歧就是国民党要坚持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仍旧把剿共列为优先议题。而苏联则提出国共合作是苏联援华的前提。直到1935年,国民党政府在彻底失去了对华北和察哈尔的控制之后,民情激愤,中国已退无可退。


              1935年11月,国民党5大通过决议,内外政策的重心由剿共转向抗日,同时正式提出了国防建设以及对日备战等事项。


            1936年初,蒋介石为了获得苏联的支援,最后在剿共的问题上向苏联表示了让步,他提出可以与共产党达成协议,即只要红军承认中央政府和他个人的权威,他就可以同意保留红军现有人员参加抗日。

            虽然《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最后签约在1937年8月21日,但事实上在1936年初,也就是西安事变差不多一年前,中苏之间就已经在停止剿共,共同抗日上达成了一致,而这一切,张学良肯定是知道的。

            所以即使没有西安事变,国共合作,在苏联的支持下结成抗日统一战线的结果不会改变。而张、杨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应该就不是要逼蒋抗日了。



赞(53)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7-11 14:19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0(s) x3, 12-23 10:24